敏感部位痕癢 - 配合中醫外洗法效果更好
陰部搔癢是常見的臨床症狀,指女性陰蒂、陰唇、陰道及肛周等部位出現痕癢,由皮膚乾燥、清潔過度、衞生用品使用不當、分泌物刺激、過敏、濕疹或感染等原因引起。 中醫稱之為「陰癢」,主要由風濕熱邪引致。在中醫角度,血虛生風,容易引起皮膚痕癢,多表現為陰部痕癢乾澀;脾虛不能化濕,濕邪流...
若有任何有關中醫的疑問,歡迎查詢。
陰部搔癢是常見的臨床症狀,指女性陰蒂、陰唇、陰道及肛周等部位出現痕癢,由皮膚乾燥、清潔過度、衞生用品使用不當、分泌物刺激、過敏、濕疹或感染等原因引起。 中醫稱之為「陰癢」,主要由風濕熱邪引致。在中醫角度,血虛生風,容易引起皮膚痕癢,多表現為陰部痕癢乾澀;脾虛不能化濕,濕邪流...
白帶有保持陰道濕潤、預防感染的功能,女性平均每日有2-5ml的白帶分泌,顏色呈透明至白色,質地如蛋白狀,無味。 雖然有標準,但正常我們不會計算白帶的量,那怎樣才算白帶量多? 有些人是如廁後清潔時,白帶出現在紙巾上,有些則是經常內褲上濕了一片,若果是後者,且長期每天出現,何醫...
曾有病人跟我說:「月經一定有血塊架啦!」而近期見到幾個求診者血塊量多,有些血塊甚至有手掌般大。中醫認為氣血運行愈不暢,血塊愈多愈大,所以其實最理想的狀態是沒有血塊。以下介紹4種常見導致氣血運行不暢的原因: 1.氣滯 體內的血依賴氣的推動,壓力大、容易緊張或鬱悶、長時間坐著、...
中西醫對發燒的認知和處理手法是不同的。不只一個病人跟我說,西醫說一定有細菌或病毒入侵,刺激免疫系統才會發燒;中醫則認為惡寒發熱由邪氣侵襲引起,若自身正氣充足,身體會迅速作出反應,體溫自會上升,所以發到燒(不是低熱的那種),間接証明身體還不錯,大家亦可留意小朋友一般較易發高燒...
今日講下避孕藥,它的避孕機制視乎其組成成分,有些阻止卵子發育和排出,有些抑制子宮內膜發展,令受精卵難以著床,但女性服用避孕藥要自律,定時每天服用才有效。 有些人服用避孕藥是有治療目的,用於治療月經失調,例如經痛、經期紊亂、經量過多等等,或由男性荷爾蒙過多而引起的暗瘡或多毛症...
喉嚨痛是一個常見症狀,人人都知由熱氣引起,連廣告都有提及熱氣分「實火」和「虛火」。 所謂實火,指本身氣血充足,但進食過多煎炸辛辣食物,火熱在身體裏堆積,造成咽痛;或受外邪侵襲,若本來體內火熱較盛,則容易出現風熱或表寒裏熱的反應,導致發燒之餘,咽部亦會出現明顯紅腫熱痛的反應。...
月經、季經、年經大家都應該聽過,那「激經」呢? 「激經」指懷孕初期,在平常來月經的時間,出現少量陰道出血,持續的日數比正常經期短,一般懷孕3個月後,便會自然停止。現代醫學認為,因懷孕初期荷爾蒙不穩定,可出現周期性少量陰道出血。這個現象一般不會影響孕媽媽與胎兒的健康。...
成語「五勞七傷」指操勞過度導致身體虛弱多病,其實「五勞」及「七傷」是出自中醫古籍的詞語,泛指各種致病因素。 「五勞」出自中醫古籍《黃帝內經》。 久視傷血:過度使用眼睛及精神,可致血虛 久立傷骨:站立太久傷骨,關節疼痛變形,容易骨折 久行傷筋:行走太過傷筋,使關節活動不利...
如果符合以下出血特點,就是「排卵期出血」了。 出血時間在兩次經期之間,約在周期第12-16天出現 可能是白帶中見血絲,或少量暗紅或啡紅色的血,量較正常月經少 維持約1-3天,日子較正常經期短 除了出血外,有些女性會出現腹痛(多為單側)和乳房脹痛...
經前綜合症(Premenstrual syndrome)指有規律地在月經前7-10天出現的一系列身心症狀,彷彿一個內置鬧鐘,提醒大家快要來月經。每個人出現的症狀、嚴重程度和維持時間都有不同,具體發病原因未明,一般認為與體內荷爾蒙變化有關。...
當聽到病人有痛經,我都會接著問:「有食止痛藥嗎? 」答案可以做個指標,反映疼痛的程度。如果選擇食止痛藥,在中醫角度屬寒涼之物,不利血塊排出,導致下次經期經痛加重。所以很多人愈食愈多止痛藥,直到有一天,止痛藥都不能止痛。 上次已經說了痛經常見的成因,今日會說治療方法。中醫以調...
痛經在臨床上非常常見,有些女性疼痛十分輕微,有些則疼痛異常,需要請假在床休息。 痛經分為原發性及繼發性兩類,原發性痛經由月經初潮開始,每次一般維持2-3天,由子宮肌肉強烈收縮引起;繼發性痛經的患者,往往較年輕時或初來經時並無經痛,其後漸漸加重,疼痛可超過3天或以上,由其他疾...
早前有一中年男患者求診,他於半年前扭傷腰部,曾作針灸、拔罐、刺絡放血等治療,疼痛有所緩解但症狀反覆,求診當下他向前彎腰時,腰間有明顯牽扯感,不能久行久站久坐,作影像學檢查腰部未見異常,有趣的是,在腰部扭傷後,患者出現明顯的夜尿,脈象亦較細,最後我建議患者內服中藥,一周後覆診...
之前何醫師曾說過調經時,在月經期間也要服用中藥。但其實一直在臨床上,都遇到病人告訴我,不想來經時服中藥,通常我都會理解一下表後原因,都與網上很多「經期中藥禁忌」文章有關,今日讓我們來看看以下兩個迷思吧! 迷思1 : 經期時不能使補氣血的中藥,會令經量增多,持續不乾淨。...
中醫成日叫人「早啲瞓」,但有些人成日夜瞓,或是夜班和輪班工作,在中醫角度,對身體有何影響? 先從中醫如何認識睡眠開始,人體內的陰陽變化受大自然的日照影響,日間陽氣主導,應付日常生活,到了晚上,所謂「陽入於陰則寐」,夜間陽氣收斂,轉化為陰,使人安靜入睡。...
近期來了數個病人,以在注射疫苗後出現胸悶、心慌、心跳快、失眠為主訴,西醫的各項檢查後未見明顯異常,服用放鬆幫助入睡、消炎或減慢心跳的藥物,後來再找中醫求診。 打針後的反應因人而異,中醫根據主症,診斷為心悸、胸痺、不寐等,治療上則根據臨床表現,以中藥平衡身體內部,大原則是祛除...
近期來了幾個病人,只是二十多歲,但主訴都是月經未行2-3個月,經詳細問診後,發現她們都在減肥中,有人用16-8斷食法,有人只食沙律及生果,有人由不做運動,變成一星期做7天高強度運動,然後月經就突然不來了。 現代醫學角度,月經周期受腦部的下視丘、腦下垂體及卵巢所分泌的荷爾蒙調...
今日不講中醫,反而講下基礎體溫 (Basal Body Temperature BBT)。 測量基礎體溫有甚麼用途? 這個方法可以自己在家測量,可🔎觀察排卵情況及身體某些荷爾蒙變化,對維持月經周期健康🙆🏻♀️及備孕👼🏻都很有幫助。在接受中醫治療期間,基礎體溫亦可...
上次講到月經後期與閉經,其中一個原因是多囊卵巢綜合症。 多囊卵巢綜合症多發生在20至40歲女性,其發病機制尚未明確。在超聲波檢查下,會看見多個不成熟卵泡,並有卵巢增大,故以「多囊卵巢」命名。 此病其他症狀包括月經後期(甚至數月不行經)、不孕、體重增長、肥胖(以腹部為主)、體...
現為小暑節氣,又正式踏入三伏天,天氣悶熱,暑氣較盛,身體特別容易出現「陽暑」或「陰暑」。 陽暑就是我們一般聽到的中暑,由於暑熱太過,令人出汗,本來出汗散熱是好的,但如果長期在太陽底下,出汗過多,消耗身體的津液,又沒有水份的補充,散熱便會減慢,而暑熱在體內堆積,形成陽暑,輕微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