做到五勞七傷? 請重視身體警號
- siutingec
- 2022年1月24日
- 讀畢需時 2 分鐘
成語「五勞七傷」指操勞過度導致身體虛弱多病,其實「五勞」及「七傷」是出自中醫古籍的詞語,泛指各種致病因素。

「五勞」出自中醫古籍《黃帝內經》。
久視傷血:過度使用眼睛及精神,可致血虛
久立傷骨:站立太久傷骨,關節疼痛變形,容易骨折
久行傷筋:行走太過傷筋,使關節活動不利
久卧傷氣:睡或躺卧太多會傷氣,令人精神欠佳,消化能力下降
久坐傷肉:坐太多不活動,可導致肌肉流失
「七傷」出自中醫古籍《諸病源侯論》。
憂愁思慮傷心:過度憂慮引發易驚恐、驚狂、心煩、記憶力減退
大怒氣逆傷肝:怒氣傷肝,導致血虛及視物不清
形寒飲冷傷肺:感受風寒和多飲冷肺傷,引致氣虛,易咳嗽鼻塞
大飽傷脾:過飽傷脾,造成胃氣多、神疲、精神欠佳、面色黃
強力舉重、久坐濕地傷腎:過量體力勞動,或久坐潮濕地方傷腎,使精血不足、易腰背痛、雙下肢冷
恐懼不節傷志:過份恐懼影響情緒,可致精神恍惚、悶悶不樂
風雨寒暑傷形:不合時令的風雨寒暑侵襲身體,令氣血不足,導致頭髮及皮膚乾枯
(以上所描述的狀態僅由古文翻譯過來,臨床上有更多症狀)

那你們的身體有否出現這些警號? 大家又有無重視它們呢?
平時醫囑簡單幾句,少食生冷、睡眠充足、適當運動、保持情緒平穩等等,不是「隨口跟稿讀」,養生的意義,在於中庸,凡事不多亦不少,以免身心過份疲勞,而大部分現代人的生活習慣,例如整天在辦公室坐著、早上對電腦放工對電話、一放假睡至中午才起床、經常吹冷氣喝冷飲等等,使虛損在現代人身上十分常見。
如大家已感受到身體的訊號,不妨先找出原因,嘗試停止相關行為,並尋找辦法幫助自己建立新習慣,例如學習活在當下減少憂慮、分配時間適當運動、選擇更適合自己的食物等等,亦可使用中醫的方法,填補身體虛損,以平衡五臟六腑間的關係,恢復身體正常運作,但根據個人體質,應使用哪種方法及服用甚麼中藥,請諮詢註冊中醫師。
Comment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