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搜尋

發燒一定要食退燒藥同冷敷?

  • siutingec
  • 2022年2月21日
  • 讀畢需時 2 分鐘

中西醫對發燒的認知和處理手法是不同的。不只一個病人跟我說,西醫說一定有細菌或病毒入侵,刺激免疫系統才會發燒;中醫則認為惡寒發熱由邪氣侵襲引起,若自身正氣充足,身體會迅速作出反應,體溫自會上升,所以發到燒(不是低熱的那種),間接証明身體還不錯,大家亦可留意小朋友一般較易發高燒,而老年人則較難發燒,縱使發燒,體溫也未必好高。


治療方面,西醫會處方退燒藥,細菌感染會用抗生素,使用冰敷作物理性降溫等,均屬「對抗式」治療。相反,中藥的角色是增強正氣,驅邪外出,中醫會根據病人的臨床症狀,例如惡寒發熱、出汗、胃口、大便等,來判斷正氣是否足夠,及邪氣侵襲得有幾深,所以兩位同樣發燒的患者,中醫師可能會開出兩條不同的處方。



如有發燒情況,除了食退燒藥,自己還可以如何退燒呢?


其實在發燒的過程中,是有大致的發展方向的,一般因日間身體或外界陽氣較充足,體溫不會太高,惡寒感亦不會太重,但黃昏入夜後,便會容易因陽氣不足,相比之下邪氣較強,惡寒感加重,體溫亦會較日間高。半夜是出汗退熱的最佳時機,如果有汗出,基本上熱就會退,但如果半夜未能出汗,翌日又會再次發燒。 要能出汗退熱,體內必需有足夠的水,所以發燒患者要多喝溫水、食熱粥等,都是有補充的作用,而食粥更可以養脾胃。當然可以食用中藥會更好,解表的中藥可以幫助出汗,但如果未能取得中藥,洗澡時可從後頸沿背中央向下淋浴、在頸後放置暖包、飲食薑茶等都有一定幫助。另外,為準備身體出汗,記得在床頭擺放毛巾,出汗後便要抹乾,以免再感邪氣。


當然,如果出現高熱不退、神智不清、抽搐等情況,記得立即召救護車入急症室。



 
 
 

Comments


文章: Blog2_Post
  • Instagram
  • Facebook

©2021 by 何肇婷中醫師

bottom of page